宋词婉约派主要写什么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内,音律婉转和谐,容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是什么导致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差异
婉约派与豪放派比较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
1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三、表现手法:“回环吞吐”与“冲口而出
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昂扬之气。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为什么说婉约派是宋词的正宗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专袁绍与公孙瓒属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为什么说婉约派是宋词的正宗
词在宋代一直被视为小道,在文人眼里,词与诗有各自的分工,诗是用来抒写自己的报复、思想等等,而词则是用来表现自己绮靡的情怀。所谓“娱宾遣兴”、“诗庄词媚”。李清照的《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一核心观点,强调词是音乐文学,是配合乐曲演唱的歌词,这与诗文等其他体裁的书面案头文学的形式不同,词体具有明显的歌唱体性,有口头表现的特殊要求。宋词继承了晚唐五代婉约绮丽的花间诗风,北宋时期的文人如晏殊、欧阳修等都是沿着这条路发展,因循中求变、另辟蹊径,即景抒怀。到了柳永,把词变雅为俗,反映市井大众、生活等,由此,宋词风格开始形成。苏轼首创了豪放词,开辛派词人的先河,以诗为词,开拓了词境,在婉约词家之外别立豪放一宗,但是这始终不是主流,婉约词贯穿了整个两宋时代,而豪放词经苏轼的开拓后,只有南宋的辛弃疾、张孝祥等爱国词家继承。词不论是雅化、还是俗化,它在宋诗之外另开辟了一种言志的手段,被王国维称之为宋朝的“一代之文学”。纵观宋词的发展脉络,主要是有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词家来奠定它的发展路线,再看词的发展,婉约始终是主流,宋词的出现是花间余绪,宋词的结束时姜派词人的雅化、典雅工丽路线,豪放派是附属着婉约而生的,像苏轼、辛弃疾这样历来被看做豪放派的词人,也有大量的像江城子、青玉案之类的婉约佳品,而豪放只是他们的抱负的抒发、或者是不得志时的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