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宋词的发展的贡献-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2021-08-03 16:00:00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内固的传统,苏轼容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苏轼对宋词发展有什么贡献?

(一)提高了词的地位.把词的功能提高 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南宋胡寅《酒边词 序》:"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 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 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 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二)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 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 儿雌声学语较工拙."也有对苏词贬低者, 如陈师道认为苏轼词"如教坊雷大使,虽 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则称苏 词为"句读不葺之诗".

(三)拓展了词的内容.凡是诗能表现的题材,都 被苏轼引入词中.所以,刘熙载说"苏轼词颇似老 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以情词为 例,苏轼以前局限于男女情爱,但缺乏真情实感. 柳永有所革新,但未突破词为艳科的局限.苏轼不 仅写爱情,如《江城子》(记梦),而且写友情, 如《念奴娇》(赠朱寿昌),政情,如《沁园春》 (赴密州马上早行),兄弟之情,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爱国之情,如《江城子》(密州 出猎),怀古之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宿彭城燕子楼),咏物词,如《水龙 吟》(似花还似非花),田园词,如《浣溪沙》 (石门道上谢雨归)等等.

(四)创立豪放与旷达词风.豪迈,雄壮,奔放, 疏狂,高旷,旷达之风格由苏轼始.一如俞文豹 《吹剑录》所说:"柳耆卿词,只合十七八女孩 儿执红牙玉版,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东州壮士抵掌顿足,吹笛击鼓以为节,歌大江 东去."豪放,是明朝人对宋词流派的划分.其实,苏轼词的主要风格是旷达:狂放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特立独行.如《定风波》(莫 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行香子》(清夜无尘)等.黄庭坚说苏轼词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刘熙载说苏轼"具有神仙出世之姿",王国维说"东坡之旷在于神",就是指苏轼词不黏滞于物的超旷格调.

(五)突破音律限制.
分享到:
收藏